新闻动态

崇明岛将成为生态特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日前在上海市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这是UNEP首次针对“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圈内生态示范区域的建设进程”开展的国际评估。

 


 
  报告高度评价了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已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向上海市建言,应在崇明建设“生态文明特区”。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UNEP的绿色经济教材。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生态改善低碳减排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既持续改善生态,又降低碳排放——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系列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但崇明岛确确实实做到了。据UNEP统计,崇明近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时,2010年,崇明能源消费总量比2005年下降12%。

  报告明确指出,在生态岛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实施过程中,崇明岛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6个领域共投资约140亿元,各项生态指标达标率为96%,在水环境整治与湿地保护、人居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农业保障与物种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体系初步构建。

  据介绍,崇明在建设生态岛的进程中,遭遇到不少现代化的冲击,其中,两年前通车的崇启高速公路便是突出一例。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刚说,一般而言,一通高速,生态就会受到颠覆性影响,但崇明似乎是鲜有的例外。不久前,横贯全岛的崇启高速公路被国家交通运输部评为“中国最生态高速公路”。这条路拥有雨水收集系统,两旁种植着吸附尾气的独特绿化,还考虑了如何降低车灯对鸟的干扰。

  崇明的水环境保护也不例外。UNEP称崇明“开创了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新模式”,比如在村庄周围营造“人工湿地”,精心设计水流,布置水生植物。较之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化学法,崇明生态治污模式投入低、效果好。

  过去几年,崇明岛关停的高污染工厂达数百家,环保生态产业却开始起步,这使岛内的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近3年,工业比重降了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2.9个百分点。

  曾刚说,目前来看,崇明这种生态型的增长很健康,而且有机会成为崇明的经济品牌。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做生态岛建设标杆

  报告指出:“相对于社会发展历史中经济特区建设的概念,崇明生态特区的核心积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联合国专家对崇明岛作了调研后发现,当地具有成为特区的潜力,希望上海市政府能研究这一建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别顾问王之佳说。

  曾刚认为,在中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已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在崇明建立“生态文明特区”可谓正逢其时。因为,在地理条件上,崇明岛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区位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且相对独立;在区域位置上,崇明地属上海,在产业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撑,上海的一批新兴高端产业可移植到岛上,特别是那些需要依托优良自然环境的产业,如生态农业、新能源、信息产业,十分适合落户生态岛,产业链还可延伸至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

  崇明生态文明特区将为全球生态岛建设带来更大的借鉴价值,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据王之佳介绍,全球有42个小岛国家,如何在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这些岛国的经济发展,是联合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对如何建设生态岛存在争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方案是“生态系统管理”,包含应对气候变化、化学品管理等7个方面。“我们发现,崇明岛的建设方案与生态系统管理方法颇吻合。”

  打造四大生态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如果在崇明设立生态文明特区,应该如何建设?

  曾刚认为,这一特区的定位应是:广泛利用全球智慧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示范效应的生态产业。所谓“利用全球智慧资源”,就是要吸引国内外一流的企业、组织落户特区。这和现在的自贸区建设有相似之处,可不同于当年经济特区利用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的功能定位。

  在曾刚看来,“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球共识,会对外国企业具有感召力。把国内外精英吸引到崇明生态岛后,可打造4个产业:农业总部经济、信息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业。

  崇明现有的特色产业也亟待升级。以有机农业为例,上海市科委和市农委正在崇明推广有机种植技术,但经济效益不够显著。据了解,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每斤十几元至二十几元,约为普通蔬菜价格的10倍,农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很高,会导致有机蔬菜卖得不太好。如果要让更多市民接受崇明有机菜,企业就应提升其品牌价值,并与其他企业合作,在物流、销售等环节下功夫,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