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加强管理与技术 建太湖生态屏障

  11月底,在太湖北部的贡湖边,水专项中期评估组专家一行数十人正在考察“太湖贡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这是“十二五”

太湖水专项中“太湖贡湖生态修复模式工程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的一部分。
 

 “此次评估的主要内容是4个主题、4个示范工程。”环境保护部水专项办公室副主任王明良说,包括水环境监测体系示范情

况、贡湖湖滨带修复、太湖流域环境与生态综合管理平台、硕放污水处理厂和中桥水厂等4个示范工程。
 
 恢复湖滨带生态系统 修复面积13.7平方千米
 
 乔木、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由湖岸到湖体依次分布,形成从地面到湖面的绿色“隔离带”;辅以小径

曲廊,太湖贡湖生态修复工程现场俨然成了微型湿地生态园。

 
 “这只是湖滨带修复的一小部分。”现场一位负责人说,目的在于恢复以挺水植物为主导的湖滨带生态系统。“在藻类堆积区

还需要控制藻类堆积,改善水环境,恢复湖滨生态。”

 
 实际上,太湖周围大部分的湖滨带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太湖岸线长约405千米,为了防洪,约73.5%的湖滨带修建了环湖大

堤。“环湖大堤一方面直接侵占了湖滨湿地,阻断水陆生态系统间正常的水流路径,改变了水流入湖方式,将坡面漫流转化为径

流;另一方面加剧了风浪对近岸基底的淘蚀,加速了水生植物的大面积消亡,导致湖滨带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十一五”太湖项目

“湖滨带生态修复与缓冲带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叶春说。
 
 “湖滨生态屏障严重缺失加剧了水华频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太湖流域专家组副组长郑丙辉说。
 
 “基于近自然生态修复理念,以水流为主线,根据重污染区湖滨缓冲带内的农田、村落污染的发生和输移规律,利用生态技术

充分发挥并强化‘水—土—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我们研发形成了‘大堤型湖滨—缓冲带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技

术体系’。”叶春说。

 
 叶春说:“按照太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湖滨带生态修复面积合计13.7平方千米,湖滨带区域植物覆盖率达到30%以上,湖

滨带生态健康状况将会明显改善。”
 
 形成综合管理平台 收集2900万条数据
 
 太湖湖滨带的生态改善状况,乃至湖水中藻类的生存状态,都会被及时反映到部署在江苏省环保厅和苏州市环保局的太湖流域

环境与生态综合管理平台上。

 
 “跨部门、跨区域是这一平台的最大特点。”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张宁红介绍说。她是太湖项目“太湖流域环境与生态

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负责人。

 
 “环境与生态综合管理总体层次较低,缺乏流域生态健康状况的现代观测技术和覆盖全流域的生态观测网络,缺乏流域生态综

合管理的支持系统等,是太湖治理在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张宁红说,因此,在流域范围内探索实现水生态观测技术、观测

网络和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流域生态管理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就成为提高太湖水生态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这一课题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已经建立了太湖全流域生态数据发布平台、监测数据传输与交换系统、生态综合

分析及决策系统、藻类暴发与成灾监视系统等4
个主要模块。”张宁红说。
 
 “自2009年投入运行以来,每天采集的数据超过500条;目前已收集业务数据约2890万条,其中水环境质量数据约22万条,水

质自动站监测数据约1278万条,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约1586万条,水文数据约两万余条,气象数据约7000余条,生态数据约3.1

万余条,蓝藻遥感影像数据660余幅。”张宁红介绍说。

 在大屏幕上,太湖湖体测点、各个污染源监测点、污水处理厂监测点以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都一览无余。而基于GIS技术的

三维数据图形化展示平台上,更可以清晰地看到苏锡常环太湖流域遥感图像,对于蓝藻等水环境问题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
 
 “直接为江苏省政府太湖蓝藻水华应急处置决策提供依据,已经成为江苏省太湖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手段。”江苏省环保厅相关

负责人说。

 
 提升饮用水水质 惠及80万人口
 
 无锡市硕放污水处理厂的工艺与其他污水处理厂略有不同,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之后,又增加了后缺池和膜池。
 
 “苏锡常地区城市污水碳源含量低,导致反硝化碳源不足,冬季水温低而导致硝化效果大幅度下降。”硕放污水处理厂相关负

责人介绍说,加之新城区高速经济发展造成水资源紧张,对污水资源化需求增加等现状,他们开发了MBR
强化脱氮除磷新工艺,

并将成套技术应用于无锡市硕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实现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有机融合。
  
 “高藻、高有机物和突出的藻嗅,是太湖饮用水水质的主要问题。”太湖项目“高藻、高有机物湖泊型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示

范”课题负责人、同济大学教授高乃云说。

 
 基于太湖水源水质特征,无锡自来水总公司等开发了预臭氧化与生物预处理耦合技术,藻、藻毒素、嗅味等典型有毒有害物质

控制等7
项关键技术,形成预处理→强化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膜联用多级屏障处理工艺,在中桥水厂开展了15 万吨/日

的工程示范。
 
 “示范工程出水水质达到或优于我国最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解决了多年来盛夏季节困扰无锡市饮用

水的藻嗅等水质问题,惠及人口达80 万。”江苏省无锡市环保局副局长任栋说。

 随着太湖水质问题被关注,经过相关部门的处理,太湖水质已有好转,但是,虽然高效去除氮磷,直接减轻了太湖富营养化的

压力。但对于饮用水来说,问题仍然存在。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