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环保监测数据造假层出不穷

    在采用在线监测后,一些污染企业并没有因此有所“收敛”。环保设备运行不正常,已经成为了一些企业逃避环境监管的惯用手

段。从环保部门公开的环境违法案件中
,该类环保案件较为普遍。这一监管问题目前已引起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为了杜绝人为作假和数据不真实,环境保护部华东督查中心提出了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现场端

核  方法。同时
,河北省也计划把监测设备转为监管设施,由政府统一购买,交由第三方运营,同时建立天地一体化监控网络。
  
 据了解,在“十一五”时期,全国各地密集上马环境监测项目,但是企业违法排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

,各地开展监测设备的规范和建设工作,一方面是政策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环保部在监测设备建设领域的资金投入在加大。在

今年
8,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就指出,结合四大领域任务,实施基础、保

障、人才等三大工程
,规划总投资400亿元。
  
 排放数据造假层出不穷/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实施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共计15559,其中已经监控的国控重点污染

7649,其余为省控、市控污染源,合计监控排水口12513,气排口8830个。
  
  
  “监测能力建设这一块,
‘十一五’期间项目上得较快。”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主任王凤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时称。

  
 从社会密集曝光一些企业违规排污的情况来看,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并没有彻底杜绝被监控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排放数据造假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经过3年的调研后,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在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现场端核查方法中,列举

了采样探头安装位置不当
;在堰槽采样探头附近排入浓度较低的水;采样管设置旁路,用自来水等低浓度水稀释水样;采样管路人为加

装中间水槽
,故意向中间水槽内注入其他水样替代实际水样等。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人为地进行数据造假。
  
 除了污水排放之外,气体排放同样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自动监控设备的硬件上和软件上都可以进行数据造假,一位匿名的业内人士

告诉记者
,实际排放超标,设备上显示排放正常,有相当一批企业是这么做的。
  
 今年5,在环保部挂牌督办的案件中,山西省孝义市金岩电力煤化工有限公司(二厂)就存在脱硫和蒸氨等环保设施运行记录弄虚作

假现象。之前的
2012,就有河北钢铁集团等15家企业因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而被环保部挂牌督办。
  
 对于这些造假行为,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何春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管理者就有被管理者,管理严了,当无法适应的

时候
,(被管理者)就可能会作假。”
  
 有关方面已经注意到,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在排污问题上瞒天过海,很多数据很“美丽”,但当地环境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王凤春就

介绍称
,企业排放数据和实际环境质量状况有很多都是对不上的,很多地区的排放总量在下降,但是,环境质量是在恶化。
  
 专家建议严惩造假者
  
 面对企业排放数据造假的行为,很多地方也都在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以河北省为例,今年该省首批挂牌督办的21件环境违法案件中,

6件涉及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两件涉及监测设备数据不准或数据造假。为杜绝这些问题,该省计划采取政府买单,为企业安装统一

的、优质的监测设备等。

  
 面对这是少数地方的个别行为、还是环保部在破解监管难题上的普遍要求的问题,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在接受 《每日

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政策层面上,环保部对这一块并没有新的要求。一位知情人士则告诉记者,环保部在监测设备上的投入比较

,加上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配套支持,地方政府在申报该项目时,能够得到较多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建设的意愿也较强。
  
 实际上,在今年8,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就指出,结合四大领域任务,

施基础、保障、人才等三大工程
,规划总投资400亿元。基础工程包括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信息、评估、宣教等能力建设和标准

化建设、新增主要污染物监管能力建设等
10项。保障工程包括污染源与总量减排监管运行保障、环境监测与评估运行保障等4项。

人才工程包括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信息、评估、宣教等
8项。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为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建设生

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在未来两年,国家在环保监测领域的项目建设将更加密集。
   
 




(来源:中国网)